在肇庆市端州区黄岗小学的校园里,正进行着一场砚粹讲堂。“端砚文化教育基地”专家顾问杨少波以“因石构图,因图施艺”为主题,从端砚纹样设计到雕刻,一直在解答学生的问题,为学生讲授端砚的文化价值。
端州区黄岗小学开展特色劳动课,把“非遗”搬进课堂,让学生体验端砚制作技艺,学习传统文化精髓,感受端砚技艺人的工匠精神。
这是肇庆诸多中小学中一个普通的非遗文化教学场景。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让非遗文化与学校日常教育深度融合,为非遗传承注入源头活水,非遗项目得到有效传承,学生们受到传统文化熏陶,增强了文化自信。

砚粹讲堂。图片来源:肇庆市端州区黄岗小学
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端砚作为四大名砚之首,是肇庆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是广东珍贵的民间艺术遗产,2006年肇庆端砚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如今端砚的历史传承,在肇庆仍然延绵不断。
走进端州区黄岗小学,随处可见端砚文化特色,该校结合“砚道教育”特色,建设“端砚劳动实践基地”,开设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的《砚脉》校本课程、端砚浅刻课程、拓印课程,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工匠精神。

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工匠精神。图片来源:肇庆市端州区黄岗小学
黄岗小学相关负责人:“‘砚粹讲堂’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特色,每个月我们会邀请端砚专家顾问来开展一次课堂,课堂会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去开展,传承端砚制作技艺的传统文化。‘砚粹讲堂’可以说是跨学科的教育,通过学习把端砚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劳动技能之中。”
教学研讨促成长
非遗传承与发展也需要交流互鉴,守正创新。
近日,黄岗小学与肇庆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携手开展端砚文化教育联合教研活动,为非遗的传承与成长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在黄岗小学逸雅廊,可以看到同学们正进行端砚拓片制作、浅刻端砚。肇庆市第一中学黄岗学校党总支部书记张俊锋的分享,更是将中学教育的特色与端砚文化的传承紧密结合,展现了学校在非遗教育上的独到见解与丰富实践。

在黄岗小学逸雅廊,同学们正进行端砚拓片制作、浅刻端砚。图片来源:肇庆市端州区黄岗小学
肇庆市第一中学黄岗学校毗邻千年端砚古村白石村。从1958年建校起,就同端砚结下不解之缘。学校设有端砚文化馆,整个展馆面积共160平方米,藏砚140余方,俨然一座端砚博物馆。石材涵盖老坑、麻子坑、坑仔等端砚名坑;主题有传统山水风光,也有现代生活元素;雕工有浮雕、镂空雕、深浅刀等。
为了让学生在端砚文化熏陶中成长,具备一定的端砚文化技能,该校编撰出版《学校端砚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一书,并以此为抓手,根据初中生特点,自编出版系列教材《砚乡说砚》《端砚的历史和文学意蕴》《端砚的石韵和美学意韵》,自成体系,堪称端砚教育的小百科全书。双方教师的深入交流,不仅碰撞出了教学创新的火花,更为端砚文化的传播与深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该联合教研活动的举办,无疑为端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它不仅加深了师生对端砚文化的理解与热爱,还让更多人领略到了端砚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激活非遗传承一池春水
如今,端砚行业传统师徒传承模式向正规学校教育转变,端砚技艺人才培养也日益规范化。肇庆学院、肇庆市第一中学黄岗学校、沙湖小学、黄岗小学等6所学校已成功创建“肇庆市端砚文化教育基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传承方式以口口相传为主。非遗传承需要更多年轻人接棒,让更多年轻人爱上非遗、传承非遗、弘扬非遗。
肇庆市各校将非遗传承?;と谌氲?/span>校园实践活动中,以技艺展示、互动教学等形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长效常态开展。
古韵悠悠,非遗文化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民族的智慧。在时代的变迁中,它们不仅没有消逝,反而以更加多元的形式续写着新的篇章,让我们一同守护这份文化遗产,让非遗传承在校园中焕发新的光彩。(肇庆发布)